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手账:横跨三代人的新消费实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靠谱二次元,作者|时臣

当人到中年的“Z世代”们成为生活消费的主力军,潮流新消费的阵地正在转向更年轻的“10后”们。 有意思的是,新消费的实验并不是流行已久的潮玩,也不是二次元文化浓郁的三坑(lolita、jk制服、汉服),基于文具市场的手帐消费正在10后之间风靡。

与之相关的胶带、贴纸、本子、彩色笔、便签、火漆、印章等等成为近一年来增长显著的潮流消费品。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围绕这一产业链的生产厂商、画手、网红博主、网店、电商主播、实体店、集市、团长等等各种角色也愈加丰富。 孩子们的爱好更容易成为家庭的软肋,不少妈妈们、姥姥奶奶们纷纷入坑手帐,成为买单人、消费者甚至生产销售者。TOP手帐形象也开始形成IP效应,进行文具以外的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新一轮潮流消费正在由「手帐er」(做手帐的人)们开启。

始于文具

手帐这个词并不新鲜,来源日本,原意是随身携带记录备忘用的小本子,后来衍生为记录日常安排、生活感悟、消费账目等的全能手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插画、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等素材对其进行装扮。近两年新一波手帐的流行,就始于文具店花样繁多的彩色胶带、贴纸、便签等用品。

手帐用品满目琳琅

画着图案写着文字的胶带贴纸,降低了做精致手帐的门槛,也降低了「手帐er」们的年龄段。9岁的手帐女孩淇淇在今年春节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手帐套装,开始了她的手帐er生活。手帐套装的素材很丰富,本子、胶带、贴纸,甚至笔刀、垫板、镊子等用具应有尽有,价格也并不高,二三十到百八十各种档次应有尽有。

成为手帐er的淇淇经常用家长的手机登录小红书,看别人的手帐用品和作品,发寻找闺蜜的交友,羡慕别人们的投喂,参与手帐博主们的抽奖。

拼多多的手帐套装

贴贴画画总比无所事事强,又能耗时间又能记录生活,家长们对手帐的认可程度超出想象。手帐用品们毕竟是文具类居多,而文具店一直都是引领学生们消费的阵地。

近两年,无数手帐套装、相关单品登录线下门店,热度和价格的双飙升给足了文具店、潮流零售店等重视手帐的理由。 东北某省城文具店老板老刘早在两年前就在店铺最显眼的地方搞了手帐用品展架,每天放学后,周边的一个小学和一个中学的学生们都会分批来店里光顾。

中学生看得多,买的一般,因为自己的零花钱有限,带着家长的小学生们是最主力的消费群体。花花绿绿的本子和彩色笔卖的最好,手帐套装和贴纸也很不错。手帐用品对学生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甚至会有小朋友独自来店里高频消费,通常不到一周就会被家长带回来要退款,闹得不欢而散。不过老刘也见怪不怪,做生意难免有些风险。

实体店的手帐礼盒专区

相比潮流玩具的消费高度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文具的下沉市场总是做的顺理成章。自上而下完善的渠道体系,注定了文具类产品只要开始流行,就会迅速蔓延至全部销售网络,相关厂商也会加速复制同类产品。

周边县城的文具店们经常来老刘这里拿货,虽然淘宝、拼多多、阿里巴巴之类的卖得也很多很便宜,但是相比线上,线下才是未成年人消费的主场景。老刘们抓住了小孩子敏锐的攀比心理,“网上很火、北上广流行、城里小孩都在玩”等等话术将手帐包装为小朋友们的新交友利器之一。

一家知名阿里巴巴手帐用品店月成交额千万+

大家都能做,大家都买得起,这是手帐用品能顺风顺水的另一大原因。首先是门槛低,随便哪个形象就可以做本子、笔、贴纸什么的,文具产业成熟,生产周期不长,各行各业都可以入局。其次是价格区间大,有几元钱的笔、贴纸、便签、尺子,十几块钱的本子、胶带,几十块钱的套盒,也有几百元的限定本子和笔、一张几十元的贴纸、一卷近百元的胶带。

数百元的手帐本

这也是几十年来文具消费迭代的缩影,从实用性到观赏性,再到趣味性。随着一代又一代学生们的可支配资金增加,文具消费的可能性也在延展。传统文具店逐渐转型,增加更多的文具盲盒盲袋、卡牌、玩具等潮流小商品,手帐消费就是与新一代文具店相辅相成的热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