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视域下的方剂学可视图微助教教学应用及质量评

中医思维是指历代中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从事认识和解决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1]。目前,中医思维弱化是当前中医教育突出的共性问题[2]。

方剂学是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构建融合“理、法、方、药”中医体系的重要基石,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基于本课程教学是以具体方剂为载体教授学生选方、析方、组方的能力,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重视具体方剂的知识目标,忽视中医思维的能力目标。学生重记忆轻思维、中医基础知识片面孤立、理解粗浅、辨证思维不足。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通过学生预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以结果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体系的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对象和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方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概念图侧重于概念系统化,突出显示概念、概念间的层次与关系,能使方剂学点状松散的知识点与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和中药学有机联系,反映学生的理解力、思维的清晰广阔度。具有简单、高效特点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理清思维脉络,回顾整个思维过程[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6级中医学1班、3班学生,2班均为80人次,其中2016级中医学1班为对照组,2016级中医学3班为试验组,且二者在性别、年龄、前期基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采用可视图+微助教教学法,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LBL)。

1.2 可视图+微助教教学法

1.2.1 设计思路方法与步骤图(图1)

图1 设计思路、方法与步骤图

1.2.2 优化重构教学设计 搭建方剂学可视图+微助教课程平台 笔者采用的可视图+微助教课程设计主要利用寒暑假期进行主体初步搭建,内容包括:研讨概念图,确定线性思维导图主题,整理课程资料,预习提纲,设计习题,微助教组卷导入,讨论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互评分组设计,分值和时间安排等。并在上课过程中做细小环节的优化。

1.2.3 讲解课程纲要 重点介绍线性思维导图并指导微助教操作 课程纲要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学习目标、方法、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向学生介绍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被评。开学第一课全面讲解课程纲要,着重对总论部分的概念图优秀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通过观摩学习可很好地体会线性思维导图和一般局限于一本教材、一门课程的传统导图的优点,并指导学生着手熟悉相关思维导图软件的操作使用。强调微助教课堂的使用是平时教学和考核评价的重要线上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依次指导学生加入课堂、签到、阅读、讨论、答题、互评等操作,并解释分值。

1.2.4 线性思维导图主题确定和展示评分 李永芳[4]认为,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明显,逻辑清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关系,形成一个清晰脉络和完整体系。在方剂学课堂教学计划进度前1/3阶段结合知识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分组。教师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分组并发布线性思维导图教学任务:每组成员需结合中基、中诊、中药知识,讨论后再确定主题,选取关键词;在课程教学进度至2/3时完成上交,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说明。并在微助教课堂上进行同学互评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此环节的最终平时分。

1.2.5 平时成绩汇总分析和教学反馈调查 导出微助教平时成绩,在最后一次课进行平时成绩明细反馈,结合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共同形成最终成绩。阶段性课程教学反馈3次,分别于第4、8、12周进行,最终课程教学反馈1次,于课程结束后进行。为保客观公正,学生均匿名使用问卷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7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总结分析,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优化形成新的教学评价方案,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优化配置提供素材,并做好下一学期的课堂设计。

1.3 传统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对各个方剂的组成、病机、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等进行讲解,调理清晰、层层递进教授给学生。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资料均使用双人双机录入法,以确保录入资料的准确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