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请多指教!
“师父带徒弟”是培养中医药接班人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西医的引进和高等教育的推进,这种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事业,“师徒”培养方式逐渐开始回归。记者走访我省各地时,遇到了许多年轻的中医。他们拜访了名医,并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诊所中,为人们带来健康。同时,以河北中医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也在努力构建“学院+师范”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如何让名师带出更多高弟子?
张守学(左)向记者王倩介绍他的学徒经历
出生于张首学的一个中医世家张首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邢台巨鹿县医院当了医生。记者见到张医生时,他刚从住院区巡查回来。推开名医工作室的门,青年笑着说道,这是他的老师薄景华接受治疗的地方。薄老师是省中医院肝胆治疗中心主任。今年5月1日劳动节,他被拜师为师。
巨鹿县医院著名中医工作室门口
当学徒对于薄景华老师,张首学坦言,这种手把手教学,确实比大学里学书本知识更直接。一名患者患有晚期肝硬化并伴有大量腹水。他瘦了,一年四季都要住院。经过薄老师半年多的诊治,患者已脱离重症。
近两年,除了名医外,中医名师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今年12月24日,中国现代针灸学奠基人、中医大师石学敏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公开招收徒弟。 5名骨干中医师在现场当学徒。去年9月,中医大师李殿贵从内丘县扁鹊寺收了多位弟子。其实,中医的传承方式有很多种,招生也是如此。
保定安国市数字中医馆内设有中医馆。负责人之一刘元龙于2018年祭拜中医药大师王世民,成立传承工作站,加大对实验方剂研发的支持力度。被问到如何拜王老门,刘元龙答谢焦糖。焦糖是中药汤剂中常见的辅料。如今,很少有人按照古老的方法制作焦糖。王世民很高兴能通过刘元龙在安国找到焦糖古法,两人在年底结为好友,最终成为师徒。
刘元龙(左)向记者王倩介绍他传奇的学徒经历
中文医学,自古与中医密不可分。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安国。可以说,近水月,中医第一。刘元龙坦言,这两年来,他被他的眼睛迷住了,向很多家庭学习。出师后,他定期请教王和八十多岁的长辈,交流处方经验,学习中医经典,进步很快。师父最理解的就是两个字——“严”。
中医师王世民介绍
刘元龙说王老是用过每一种药,每一种药方,在使用之前,都会反复琢磨,问能不能用,怎么用,怎么用更合适。比如问黑虎根是什么时候入药的,出现在哪部经典中,经典上有什么说法。追根溯源,我们一直在问最核心的东西。
安国数字中医都市医学中心
张守学和刘元龙都是小学医生。打了一定的基础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医学专业,再到名师那里深造。记者整理后发现,像他们一样拥有“家庭学习”、“大学”、“教学”三部分经历的人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医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医学领域。
师生学习场景(河北中医学院供图)
大学教育前存在中医药教育西化、中医药思维弱化、中医药技术退化等问题。如何遵循中医药认知和人才成长规律提高我省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此,记者专门咨询了河北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晓顺。马主任表示,目前看学院的扁鹊实验班,教师到教育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大学教育,早期跟随教师和临床已成为普遍做法。
扁鹊实验班学徒仪式(河北中医学院供图)
扁鹊实验班从大二开始,从中医专业选拔30名学生,为他们提供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基础导师3人,每个导师指导10名学生;十名临床导师,三名学生和一名导师,根据导师来访时间,每周会拜访老师半天。与扁鹊实验班相对应,还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中医思维训练,提高中医专业课的比重,开展中医经典能力水平考试等。重点是巩固中医药基础理论,强化中医药主体地位。 .
黄帝内经知识竞赛(河北中医学院供图)
证明通过实践,扁鹊中医药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咨询后开出的处方来看,毕业生与导师的一致率超过80%,表明学徒基本实现了硕士专业。河北中医学院在实验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早讲早用让他信,生动教用让他知道”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今年,再次实施“扁鹊计划”,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