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孩子会记得出生前的事情吗?这个实验给出了答

这几乎是所有新手妈妈好奇的一个问题:

胎教到底有没有效果?

如有有效,那么,孩子能记得多少“出生前”的声音?

他们能回忆起出生前的事情吗?


国外一个实验,回答了这个“只隔了一张肚皮,却分前世后世”的灵魂之问,非常有趣。

实验主持人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吧?

说了你也记不住:德卡斯帕,斯彭斯。

时间是1986年(够早的)。

目的呢,自然就是看看婴儿出生之后,能不能回忆起“生前”的声音。


如何验证呢?直接去问?婴儿才懒得搭理你,除非你是奶粉。

他们先找到一批愿意参加实验的孕妇,估计得给点奶粉钱。

孕妇一般也不会反对,也算趁机进行胎教了。

这些孕妇在分娩前6周,给胎儿大声朗读童话故事,童话名叫《戴帽子的猫》,每天两次。

然后,静待分娩。


孩子出生之后两到三天,科学家就开始“测试”了。

放心,不是去考孩子。

他们设置了一个非常精巧的装置。

这个装置,一头是一个奶嘴,用来骗小孩子的。

它其实是一个开关。

婴儿触动这个奶嘴,就打开了一个音乐开关,录音机会播放妈妈的声音。


如果婴儿吮吸的频率比较快,录音播放的就是《戴帽子的猫》;如果相反,则是妈妈录制的另一个故事。

婴儿可以通过调整吮吸的频率,来调换故事。

两个故事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妈妈的声音。

为什么都是妈妈的声音呢?目的是,看看孩子到底能不能区分故事的不同内容。

如果一个是陌生的声音,一个是妈妈的声音,毫无疑问,婴儿会主动选择妈妈的声音,从而忽略故事内容。

结果,所有婴儿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通过改变奶嘴吮吸频率,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故事——《戴帽子的猫》。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意味着,出生前你给孩子讲的故事,孩子不仅能听到,而且能记住。

他们的选择证明,他们喜欢自己熟悉的故事。

所谓“天生就喜欢”,不过如此:你在娘胎里听过这个故事。

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

科研人员换了另外一种录音带,还是同样的故事,但声音变了——不再是妈妈的声音,成了陌生人的声音。

结果表明,即便完全换成了陌生的声音,婴儿依然能够分辨出故事的不同,并通过改变吮吸频率,来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个故事。


唉,人的执拗,天注定。

你想啊,一个新生儿,就这么固执地选择自己熟悉的“旧东西”,人类社会还怎么进步……

所以,别怪某些人保守,娘胎里带的,天性。

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必须以保守为第一选择。保守不仅省力、省时,往往也是最安全的。这意味着能量最大程度上得到节约,而能量的节省,意味着生存几率上升。

而改革、创新,一定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很多事情,甚至不得不推倒重来。把墙推倒,建墙的努力、能量、物资就白费了。所以,创新一定是难的。

现代社会,人不再需要像原始社会那样节约能量,相反,很多时候,创新才能生存。我们从出娘胎开始,就要同这种守旧思维斗争,而且持续一生。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