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阳气一衰,肚脐先知一张清代医案,说尽玄机,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疾病预测学》

你好, 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中医科普文说。有读者就好奇,说文老师到底是个什么人?为啥有这么多的话要说?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简单、庸俗的人。我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利用一点闲暇时间,将我所知道、看到的中医道理,告诉给我的读者。

支持我一直写下去的,是我的读者。

毕竟,全网六十多万的读者,我不可能说放下,就放下。

当然,如果你有一天,看到我的专栏不再更新了,那就是我真的累了,写不动了。

来,今天我给你讲一个道理,这就是阳气、肾阳和肚脐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会问了,肚脐和阳气之间,有关系吗?当然有啊。

我给你说一张老医案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王久峰。

对这个名字,你可能十分陌生。他本名叫做王之政,号九峰,生于1753年,卒于1815年。这个人是和吴鞠通同时代的江浙名医。但是王久峰的医论著述特别少,所以后人只识吴鞠通,不识王久峰。这个人的医术在当时来讲,还是很有名的。

有这么一回啊,王久峰接待一个患者。啥病呢?肚脐疼!

肚脐为什么疼啊?患者不知道,反正就是一阵一阵地疼,疼的时候伴随腹胀、恶心。这个人请了不说大夫看,大多以调理中焦之法来论治,效果不好。

一晃,这毛病拖了好多年。

最后,实在没招了,他求治王久峰。

刻诊,见患者其它都还好,唯独自述双腿乏力绵软,尿频清长,尺部脉弱,于是就给开了一个配伍。

啥配伍啊?是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这个配伍由桂枝、附子、茯苓、泽泻、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组成。

由于这张医案年代久远,药物的具体用量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大体上,就是这个思路,一般不二。

结果,短短几天之后,患者肚脐疼痛现象消失了。此后,再没有发作过。

多年的疑难杂症,就这样一张方子治好。这事儿说起来真挺有意思的。

这里头怎么回事啊?回到我文章的标题,这就是,阳气一衰,肚脐先知啊!

什么意思呢?咱们从肚脐的意义说起。

咱们都知道,肚脐是我们出生之前,从母体里获取营养的重要通道。

通过肚脐,父母的先天精血被输送到我们体内,我们的元神、元气,通过肚脐被灌注到肾中,成为生命的基石。

所以说,在古人看来,人的肚脐,和我们的元气,和肾中阳气,是紧密相连的。古人所讲的“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的元阳、肾阳不足的时候,肚脐会出现反应和异常。你不能说每个人都会这样,但对于有了病症的人来说,用这个思路来治疗,往往奏效。

比如说上头这个患者,就是因为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不丰,才导致肚脐疼痛的。当然,也是因为阳气不足,才让中焦之气失常,形成了腹胀、呕恶之感。

怎么看出来的呢?通过脉象和身体整体表现。尺部弱,说明肾气不足。尿频清长,乃是阳气不足,固摄失常。双腿乏力,乃是肾气亏虚,不养腰膝啊。虽然这个人,没有出现类似四肢发凉等症状,但是总体看属肾阳不足无疑。

正因如此,王久峰用了张仲景的金贵肾气丸配伍。这个配伍是经方啊,其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补益肾精。桂枝和附子升阳气,于阴中求阳。丹皮、泽泻、茯苓泄浊。这就是基本意图。

你看,阳气要是衰少了,咱们的肚脐是不是会知道啊?

也许有人说了,文老师啊,你讲这个太偏门了。谁没事儿肚脐疼啊?它太少见了,可能无法说明问题吧。

那好吧。我给你从其他角度,说说肚脐和阳气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中医疾病预测学角度来说,先贤总结出一大堆的道理。比如说,肚脐的大小、深浅,和肾气充足与否有关系。一般来说,肚脐直径在1到2厘米的范围,属中等。小于1厘米,就是小脐。小脐的人,先天肾精不足,容易阳气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