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医实战五年“坐骨神经痛”,只因湿气太大送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仲景临床方剂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网络上,有很多读者喜欢看我的文章。比如下面这个朋友,就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其实,我就是个平凡人,谈不出多高尚,更没有太好的水平。我能做的,就是把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道理,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讲给我的读者。我就是为中医的科普事业,做一点浅薄的贡献。

今天这篇文章,我来给你说说,中医关于调治坐骨神经痛的一则经验。

那是很多年以前,我跟师学习的时候,遇见的一个患者。

这个人,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男性。大概从5年前开始吧,他就出现右侧腰部、臀部以及大腿反复疼痛、不时发作的现象。五年来,他去过很多医院,均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可是他无论怎么治,效果都不好。

最近这两个月,老人家症状加重了,不但行走不便,连躺着睡觉都难了。一天从早疼到晚。

病痛之下,老人想到了轻生,数次写过遗嘱。但是家人绝对不答应,带着遍寻良医。后来他们找到了我师父。

得知老人的苦楚之后,我的心头一软,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老师详细查看,发现患者舌质暗红,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象沉细而弦。摸手脚,可见四肢不温。一条腿疼,另一条腿酸软无力。整个人看上十分疲惫。

在我老师面前,这个患者流着两行老泪问:“我还有救没有”?

我老师没说话,提笔写了一个配伍:制附片、桂枝各6克,白术、生姜、茯苓各9克,白芍12克,5剂,水煎服。

我在一边看着,心头不免一惊。我知道,老人家这是痹症,中医治疗往往离不开祛风、活血、化瘀、补肝肾之品。而这类药材,配伍里基本看不见。我当时和我老师也熟悉了,我就在一边问:“能行吗”?

我老师回头瞅我:“你还不信我?明白事儿的都这么用”。

结果,老人家药用15剂,疼痛明显减轻,一次行走500米。后来用了20多剂,诸证息平。

我至今还记得老人家最后一次来的时候,那兴奋的表情。显然,他再次流泪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眼泪,而不是心酸的眼泪。

这里头怎么回事?我把道理给您讲讲。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寒湿之邪泛溢下肢。

什么意思啊?你看,他舌体胖而有齿痕,苔白润,脉象沉弦,四肢不温。很显然,这是他体内有湿气啊。而且,他四肢不温,可见,这是寒湿。这个寒湿可以到处跑,惹出很多问题的。其中一个,就是可以泛溢四肢,造成疼痛、浮肿等。这个老人,就是寒湿累及腰腿臀部了。打个比方,就是寒湿之邪,把这一段的经络、筋脉给“泡坏”了!所以,他就疼。

那么,这个寒湿怎么来的?就这个患者来说,就是脾肾两虚。你看他,腿酸软乏力,四肢不温,再加上其年龄,这是里头有寒。脾阳和肾阳,都是主管津液运化、输布、代谢的重要脏器。脾肾两脏阳虚,水液代谢失常,于是化作寒湿。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温补脾肾之阳,增进身体对寒湿的运化之功。只要把寒湿去掉,就能解决一大半的问题。

于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上面配伍中就用到了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真武汤。这个经方,原方配伍就是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五味药。我老师不过是加上了桂枝。总体来看,制附子和生姜温补脾肾之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桂枝温通经脉、行阳化气而除湿。白芍制衡附子的燥性,而且也能起到缓急止痛的效果。

这就是基本思路。

我把这个经验、故事写出来,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文中的配伍,你仔细琢磨、研究一下,你会明白其中道理的。明白以后,自己别盲目用。因为里头的制附子,应用起来需要谨慎。你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帮助你来用。此其一。

其二,我想说,现在有太多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伸舌头一看,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四肢不温,容易浮肿。怎么回事啊?内有寒湿啊。这个寒湿不除,怎么能好病啊?这个道理咱们得懂啊。有些人,往往年龄大,因为这个病,一天到晚流泪啊、伤心啊,不想连累儿女,却找不到出路。现在我把根由讲给你,希望你能少遭罪。日常调理,我建议你,用白术、生姜、桂枝三味药,各6克,水煎开喝这个水,同时每天晚上艾灸命门、肾俞穴,起到温阳化湿的作用,日久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