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略谈伊尹对推动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作用

略谈伊尹对推动祖51医学发展的历史作用河南省嵩县卫生局刘长寿杨金柱伊尹,字尹、名挚、商代人,原为汤王妻有莘氏的陪嫁奴隶,事汤初期被用为厨师,借助汤灭夏有功,被起用为“阿衡”(即宰相),其生于伊水之南空桑涧,经考证,即今河南省蒿县城南之沙沟一带。卒于商沃丁时。伊尹博才多识,善烹饪,精于本草药性,他根据食物、药物对治疗疾病的协同作用,从“医食同源”的角度,总结了民间依靠膳食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照《神农本草经》药物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属经络等法则,创造了汤液疗法,撰著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方剂学一一《汤液经》。《汤液经》为我国九部医经之一,它的创立,是商代医药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和总结,有机地改变了商代以前单味生药治病的剂型,使中医方剂学的基本原理,自此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汤液经》流传一千多年,汉晋六朝至宋元间尚有之,后虽故夫,但有不少医籍存有记载,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在其基础上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中赞誉伊尹具“亚圣之才”,尊崇《汤液经》为我国“医方之鼻祖”。汉代医圣张仲景对“《汤液经》复从而广之,广伦伊尹《汤液经》为数十卷,别之多验”,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诸方多本于此,许多方剂选自《汤液经》,南北朝陶弘景在《用药法要》中说;“诸名医辈张机等咸师式此《汤液经》”。同时指出:“《汤液经》方亦三百六十首,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方剂,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沦》一部,如;小阳旦汤治天行病发热、汗出而恶风,鼻呜、干呕、脉浮者:按此方即《伤寒论》的首方桂枝汤,大阳旦汤即《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大,小青龙汤同《伤寒沦》之大、小青龙汤,以是知仲景之方,多出于汤液”。南宋许叔微也说:“伊尹汤液沦,大柴胡汤八味,今蓝本无大黄,故只有七味,亦为脱落之一证”,宋代医学家朱肱说:“仲景泻心汤,,比汤液则少黄芩,后人脱落之”。一九四一年中华书局影印云阳蔡陆仙等编辑之《中国医药汇海》在“经部提要”关于“本草经之注家考抄中,又进一步阐明:“尝考《本经》注家,始于轩辕考徵,伊尹修传"“囝医鼻祖,药推《本经》,上自神农口授,继有伊尹修传,王淑华、李刊行,药学之兴起于当代,直至目下,相传四千余年,其历史悠久,可想而知者”。又在方剂部“古今方剂考”较系统地评价了伊尹在方剂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他指出:自岐伯作七方,而方之义例始具,然此不过分别方之种类而巳。非指定药物多寡,制度之轻重也。考方剂之最初见于书籍者,当推《内经》之四乌贼骨一茹愿丸、半夏汤、鸡矢醴、铁落饮,马膏白酒败疵等方。所谓一剂知二剂巳者,于是方剂之制度毕具,方剂之效用乃大显著矣。迨后伊尹作汤液经方,……至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沦》,据云:所选用者,即汤液经方也。是伊尹经方,得张长沙而后始传。后世始能效法以广其用。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搜列者,亦不过一百十三方,余亦无所采集,此即后世所推为‘经力’‘鼻祖’者也。西晋太医王叔和撰次仲景遗沦甚精,他也肯定了“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这足以说明<<汤液经》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伊尹对.《难经》的继承和传授也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