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西医理论融通组方模式探讨*

中西医理论融通组方模式不是指中西医药物同时分别运用于某一患者的治疗方案,而是指临证在遣药组方时,引入西医学生理、病理和解剖学等知识以及中药药理等实验研究成果,作为中医组方用药的依据,或者将中西药物直接融入一个制剂中应用于临床。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西医药融通组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探讨中西医理融通的组方模式,不仅可以丰富中医方剂学配伍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临床中西医理融通组方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性。

1 辨证融通现代药理组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传统中医组织方剂是在辨识病证、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制方规则,依据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组织配伍而成。

近现代以来,科学家们对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有些中药具有强心、利尿、抗菌、消炎、降压等作用,正因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所以当代临床工作者临证组方遣药时,不但依据“证”和中药药性,而且还引入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如,上世纪50年代《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载录的天麻钩藤饮。该方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化热生风之高血压病创制。方中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定眩;桑寄生、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黄芩、栀子配伍夜交藤、朱茯神清肝降火,宁心安神;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肝阳之平降。这种组方模式,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融合了西医医理。因为补益肝肾之桑寄生、川牛膝、杜仲,清热降火之黄芩,活血利水的益母草等,均经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胡光慈在《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解析该方时明确表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又如,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其组方在辨证选药的同时,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抗菌之品。焦树德老先生在他的《用药心得十讲》中即以包括此二方的数方为例说道:“这些方剂既吸收了前人组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又结合了现代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1]。”它如治疗心功能不全时选用葶苈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剂中加用丹参、葛根;心律失常方中加苦参;滴虫性阴道炎方中加苦参、蛇床子等等,都是融合了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

2 辨证融通西医病理生理组方

中医治病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即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综合反应作为立法遣药组方的依据。而西医学主要依赖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来认识、诊治疾病。中西医在文化、理论体系等方面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其研究对象和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的根本目的却是一致的。因此,临证组方配伍时,可以将中医辨证用药,与西医病理生理为依据的辨病用药融通起来,从两个不同层面来消除疾病的病理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如前所谈到的治疗高血压病属阳亢化风证型的天麻钩藤饮,方中为何选用活血利水的益母草、川牛膝?因为西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机制与心脏的收缩力、血容量和心排血量;肾性水钠潴留,以及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全身各细小动脉的阻力等关系密切。也就是说通过利尿、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能使血压有所下降。天麻钩藤饮的组方正是融通了高血压病的这一发病原理,选用了活血利水的益母草、川牛膝。通过活血利水,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来降低血压。何况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其有降血压作用。总之,天麻钩藤饮的组方,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理生理、中药药理的有机结合。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融合西医医理而又没有违背中医理论,可谓融通中西医理组方的典范,故作为正方收录于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又如,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复方大承气汤,该方亦入选于《方剂学》教材,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方由仲景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其组方立法在针对阳明热结,腑气不通的病机基础上,融通西医医理,配伍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其目的在于防治梗阻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坏死。